2023年以来,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72至95美元区间剧烈波动,地缘政治风险成为主导市场的“无形之手”。红海航运危机、俄乌冲突持续发酵、中东局势升温等事件不断冲击供应链稳定性。以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商船的袭击为例,直接导致苏伊士运河航运成本飙升30%,全球约12%的原油运输面临延误风险。
地缘溢价在2月曾推动布伦特原油单周暴涨8%,但随局势缓和又快速回落,这种“脉冲式”波动正成为新常态。
OPEC+延续每日366万桶的自愿减产协议至2024年二季度,沙特更额外实施每日100万桶的弹性减产。然而美国页岩油产量突破1320万桶/日历史新高,抵消了约40%的减产效果。EIA数据显示,全球原油库存连续3个月下降后,3月突然反弹至26.8亿桶,引发市场对需求疲软的担忧。
这种“剪刀差”效应导致布伦特原油在80美元关口反复拉锯,多空双方在技术面上展开激烈争夺。
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修正,美元指数在102-105区间震荡,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呈现“货币敏感度”增强特征。CFTC持仓报告显示,3月原油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骤减42%,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单月降幅,对冲基金正通过期权市场构建“波动率策略”。
高盛最新研报指出,原油与标普500指数的90天相关性已从-0.2升至0.5,表明其金融资产属性正超越商品属性。
2024年二季度需重点关注三大事件:6月1日OPEC+产量政策会议、美国战略石油储备(SPR)补库进度、北半球夏季出行高峰。机构预测若OPEC+延续减产,布伦特原油可能测试95美元压力位;若美国释放1000万桶战略储备平抑油价,则可能回落至75美元支撑位。
技术面显示,布伦特原油周线级别形成对称三角形形态,突破方向将决定中期趋势。
国际能源署(IEA)预计,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至120万桶/日,较疫情前年均150万桶明显下降。电动汽车渗透率突破18%临界点,仅中国市场每年就减少60万桶成品油需求。但另一方面,化工用油需求以年均2.3%的速度增长,航煤需求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03%。
这种结构性分化要求投资者更关注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,例如炼化一体化、生物航煤等赛道。
面对30%的年化波动率,建议采用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:将50%资金配置于原油ETF(如BNO)作为核心持仓,30%用于期货套利(关注WTI-Brent价差收窄机会),20%配置能源股期权对冲风险。重点关注二季度裂解价差走势,当前柴油裂解价差维持在28美元/桶高位,预示炼化企业盈利空间扩大。
另类数据方面,卫星监测的全球油轮运量、炼厂开工率等指标正成为量化交易新因子。